找到相关内容4819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华严经》的教示

    的智慧不是在外部,是在我们自身中存在。 东大寺的宝物中,有一张“华严海会知识曼荼罗图”绘画。这幅画分五十四张画面,描写了《华严经》中《入法界品》中出场的五十三位知识和毗卢遮那如来。每一位知识都记有名字。知识指良师。这幅曼荼罗图是根据宋代的原画在廉仓时期(1192—1333)绘制的。 《入法界品》的主人公叫善财童子。善财童子是一个年青求道者的名字。他出生于一个富裕人的家庭。在他诞生的时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3455974.html
  • 南海禅寺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法华法会通告

      据南海禅寺全球资讯网报道:4月6日(农历二月十九),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,南海禅寺特举办盛大法会,以示纪念。   大众通过参加法会,读诵大乘经典,积聚福慧资粮;研讨义理,增长智慧,启发慈悲利他之心;并以此功德,祈愿知识和圆满教法长久住世,世界和平、国家昌盛、社会和谐、人民安乐。   欢迎各界人士及广大信众随喜参与。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3/0748488551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若人命终临危之际,不能念佛,怎么办?如何解决?

    若人命终临危之际,不能念佛,怎么办?如何解决?   徐恒志答:在命终临危之际,种种善恶业力,自然现前。强者先牵,自力不能转化,又 没有知识在旁指点、提醒,难免刹那之间随业流转,所以我们学佛的人,平时“真 为生死、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”是何等的重要啊!

    徐恒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30911362.html
  • 浅论依止善知识(上)

    完全错误!欲实修得利益者必须依止善知识,这一点在诸大经论中皆有强调。  《法华经》云:“知识者是大因缘,所谓化导令得见佛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”《华严经》云:“亲近供养诸善知识,是具一切智最初...障菩萨所问经》云:“由能依止善知识故,即发起精进,断除一切不善之法,圆满一切清净善法。”  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中有一则公案:阿难曾对佛说,修行人因亲近知识,才成就了大半功德。佛纠正阿难说,修行人所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462696.html
  • 紫虚居士答:中阴前期神识的救渡法?

    但这种方法除非是亡者在生前就作过长时期的观想修行,或者亡者在临终时遇到很高明的知识协助,否则,一般人很难用这种方法解脱。 (三)颇瓦法:此方法是观想佛菩萨在行者上方放光替行者消业障,而行者观想自己放光与佛菩萨的光合而为一,如此即得解脱。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有长期作“本尊观想”修行经验的人。若生前未修此法,临终时可请在“本尊观想”上有成就的知识或上...

    紫虚居士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06573785705.html
  • 南京栖霞古寺第五届佛教夏令营开营(图)

    2009年7月20日,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古寺为期一周的第五届佛教夏令营开营,来自各地的一百多名青年佛教文化爱好者参加。此次活动意在为佛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佛教、亲近知识、感悟佛理、领悟人生真谛的平台。 晚6点,在讲堂举行夏令营首次见面会,栖霞古寺住持隆相法师,及常住法师、营员们参加。隆相法师与诸法师勉励大家清净身心,平静祥和,彼此尊重包容,并提出夏令营注意事项。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08580587126.html
  • 怎样见师过不退心

    为了加强和巩固我们初学佛者道念上的保护层。  参考资料: 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《菩提道次第略论释》  关键词:  知识 十相 示现想 本性 至善圆满的道德 境界层次  前 言  知识,就是我们的教授老师,他善知一切法要,深体佛法实际,同时他也善识众生机缘,应机施教。这样的老师(即知识),在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当中,是以十种相来作为评判他的标准的。哪十种相?  1、调伏相:即知识的戒德,是他...

    续 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350608.html
  • 散 論

    知识的特征、表相是:自己修持了「念死」和「无常」,也让他人修持「念死」和「无常」,这是知识;自己修持了慈心和悲心,也让他人修持慈心和悲心,这是知识;自己修持了一切诸法的实相一一空性,也让他人依之修持,这是知识。 法王冈波巴大师又曾这样教诲说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少时间,没有空闲作太多的法,所以,是到真正实际修持的时侯了。 对于真正的真心实修者来说,不需要...

    岡波巴大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5043808.html
  • 惠空法师访谈录

    质是不会改变的。”  问:“现代社会生活中们学佛总要去依止善知识,那么知识有无标准?”  答:“能够依止善知识,当然是一件好事。但要依止真正的知识,必须是明眼人才行。我个人认为:你有多少善根、福报、智慧,你就有多少知识。少了善根、福报、智慧,即使知识在眼前,也不一定能看出来。这里还有一个‘缘’字,善根、福报、智慧之外,缘份还很重要。  “我觉得知识是有标准的(一)言行如一。一个人的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671439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参禅与念佛的分别?

    示众生,悟入佛之知见,令众生明白本有之自性,我佛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世,一大事者,就是指令众生明白本有之自性,经云:“惟此一事实,余二则非真。”参禅者,亲近知识,明白路径,假如无知识,看祖师悟道的书籍,照着去修,就可以明白本有的自性。念佛者,在这个世界不求明白自性,到净土再去修,然后明白自性。 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60611011.html